问园姑苏/园林采风创作展
展览时间:2018年7月19日–2018年8月18日
开幕时间:2018年7月19日下午2:00
参展艺术家:孙宽 陈如冬 屠鸿辉 成军 李勇 李恩成 谢士强 王亚霞 徐光聚 云门张岩 方向乐 任赛
地点 | Location:苏州市观前街西侧212号2楼 | 3rd Floor, NO.212, West Side of Guanqian Street, Suzhou
电话:0512-67292610
出品人 | Publisher:钱西姿 | Qian Xizi
策展人 | Curator:杨晓明 Yang Xiaoming
主办单位 | Organizer:苏州彬龙美术馆 | Binlong Art Museum
支持单位 | Support:老凤祥银楼 | Lao Feng Xiang Jeweller
协办单位:苏州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三元美术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虚白文化、桐社
媒体支持:苏州日报、新浪收藏、网易新闻、天天快报、搜狐新闻、 雅昌艺术网、人民网、光明网、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凤凰新闻、大艺术+、《大美术》杂志等
龙翠雅会 问园姑苏
文/杨晓明
园林以及其背后蕴藏的园林文化对于我们今天去了解和认识古代中国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可谓是一部百科全书。园林不仅是古代贵族士人理想的生活栖居之所,也是他们学习、修身、待客、雅会的重要场所。因此,园林的主人们在园林的设计之初便努力的将自己价值追求、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都融合在其中。而更重要的是:园林又是一个山水世界的缩影,这是体现了中国士人对林泉山水的向往也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集大成之成果。由于主人是真实的生活在园林中的,园林中也自然包含了他们生活的绝大多数内容,透过园林我们所能见到的正是中国文化思想体系下的士人在日常中对生命和自然的基本态度。
造园之事自宋以来尤盛于江南一带,这不仅与当时的政治格局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同时也是与江南的富庶安定、文人雅士辈出以至于风流盛极有着直接的原因。尤其到了明、清两代,江南造园又以苏州为冠。到了清中叶,苏州城内外大大小小的园林数以百计,人们对造园的热情可见一斑矣。时至今日,苏州也因园林与精致的生活成为风雅的代言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文人们。
宋以后表现园林体裁的绘画作品在中国绘画中亦绝不在少数,这类作品从内容方面看大致可分为三类:有记录园林整体格局布置的;有描绘园林中景致的;也有描述主人在园林中的生活状态的。从绘画形式上区分也主要有三类:单幅作品、册页、手卷。这些作品都与园林以及园林的主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为后人研究园林留下了大量重要的信息。
基于这种文化背景,苏州龙翠园主人钱彬龙先生于戊戌暮春委托我邀请了十二位优秀的艺术家齐聚姑苏,龙翠雅集共话佳时美景,并进行了为期一周访园、画园、采风活动。这十二位艺术家都是丹青妙手,苏州园林在诸位的笔墨演绎下亦呈献出了不同的情趣与意境,这也是他们的艺术修养与精神关照在园林世界的展现。这样的雅集何其风雅,这样的作品也更值得期待!
我们在彬龙美术馆将这些作品与诸君分享,并序以记之。
园林采风创作十二人联展 方向乐
方向乐,字乐之,斋号:归耘堂,职业画家,现居苏州、南京。“桐社”发起人之一,苏州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艺术展览:
曾在美国、日本、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内蒙古等地举办个展、联展。
作品被江苏省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文章、作品散见于《中国书画》、《中华书画家》、《上海艺术家》、《美术报》、《大美术》、《中国书画报》、《新华日报》等刊物,并有个人作品集、理论著作出版。
问园小记


在园林中假山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是山的缩写,又是贯穿园林各种空间事物关系的主要原素。在园林假山中最常见的是太湖石,其次才是黄石。太湖石玲珑变幻,有“廋皱漏透”的美学特征,立之有高岩万丈之雄浑,卧而有远山平秀之幽逸,微不盈尺广积数丈,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可以带给人无限遐想……太湖石就产于附近的太湖一带,古代运输条件十分有限,在水路交错如织的苏湖地区它自然是造园艺术的不二之选。


古人画园林体裁的作品不在少数,或者是应主人所邀描绘和记录园林景致面貌分布,还有一类是文人雅集或是按题创作的具有意象表现之绘画艺术。这两者虽然立意不同,却又构成了我们研究与认识园林绘画的不同角度。在古人表现园林的作品中山石的表现手法大至分为两类,即:单个的湖石表现基本是以肖石之法来完成的,这与历代石谱中所绘之法同辙;而体量较大的假山则多数是以真山之法来表现的(以文徵明《拙政园图》和钱维城《师林全景图》为例,便可以看得出上述结论)。为何面对同是太湖石堆叠而成的假山在表现语言方面与肖石之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目前还尚未找到前人有关论述的文字。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推移园林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经营应该越来越精致完美,每个细节的打磨与雕琢让它的人文气息愈加强烈,而当年的园林或许与今时相比更多一些山林气质。但对于园林绘画的表现随着近几十年来艺术家们的写生和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同时,从事这类园林绘画的艺术家们尚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就园林山石的表现,它别于山石丘壑之处便在于两方面:一、湖石本身以小见大丰富变幻的特征;二、其人文经营与摆布的思考,即:主观性。这也是在表观园林山石所需要突出的有别于山水画的方面。因此,在表现园林山石的过程中即要突出园林的根本属性--在表现出湖石的特征的基础上强调人文气息的整体营造意识,但又不能让其过于刻意以至于丢失造园初衷对于自然世界的朴素追求。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对园林山石的最贴切的描述。此次姑苏问园采风的过程中,我在这样的思考下通过写生的方式表现了一些园林山石,一些粗浅的心得却鼓励我继续去探寻印证,并在城市林泉的山石世界中与古人相契为友。
乐之于归耘堂
长按二维码关注大艺术+艺术平台